本教案为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主题为“探索自然界的奇妙——水的世界”。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如水的透明性、流动性、溶解性等。活动包括:,,1. 观察水: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水杯中的水,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水的颜色、形状和流动状态。,2. 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如将不同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让幼儿了解水的溶解性。,3. 游戏:组织“水宝宝搬家”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水的流动性和搬运过程。,4. 创意活动:引导幼儿用画笔或颜料在水中作画,体验水与色彩的互动。,,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初步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增强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幼儿园小班的教育中,科学启蒙是培养孩子好奇心、观察力和初步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设计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科学活动尤为重要,本篇教案以“探索自然界的奇妙——水的世界”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孩子们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水的变化以及水对生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知道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遇冷会结冰,遇热会蒸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实验等直接感知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
-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杯、冰块、热水、冷水、食用色素、小勺子、吸管、透明塑料袋(用于制作水膜)、水盆。
- 教具准备:水循环的简单动画视频、水的作用与污染的图文资料。
- 环境布置:教室一角设置成“小小水世界”主题区,摆放相关教具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约5分钟)
故事引入:老师讲述一个关于“小水滴旅行记”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水从云朵到雨滴,再到河流、湖泊的循环过程,激发孩子们对水的兴趣。
提问互动:故事结束后,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是从哪里来的吗?它又能变成什么呢?”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回答。
二、探索活动(约20分钟)
1、观察水的特性
无色无味:将水倒入透明塑料杯中,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讨论水的颜色和味道。
透明性:在水中加入几滴食用色素,让孩子们观察颜色如何均匀扩散在水中,理解水的透明性。
2、水的三态变化
结冰实验:准备一些冰块,让孩子们触摸感受冰的冷和硬,理解水遇冷会变成冰。
蒸发实验:将少量水倒在盘子里,放置在教室的一角不加热(或使用风扇加速蒸发),让孩子们观察水慢慢变少,理解水遇热会蒸发成水蒸气。
3、制作水膜
-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透明塑料袋装满冷水并封口,然后轻轻挤压塑料袋使水在袋内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水的流动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讨论与分享(约10分钟)
小组讨论:孩子们分成小组,围绕“水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水资源”进行讨论,老师引导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用水习惯出发,如洗手时关紧水龙头、不浪费洗澡水等。
分享时刻:邀请几位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计划,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保护水资源的看法。
四、总结与延伸(约5分钟)
总结回顾:老师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水的知识,强调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水循环的简单动画视频,帮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家庭作业:鼓励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用水情况,并尝试提出一个家庭节水的小建议或进行一次节水小实验。
注意事项
- 在进行实验时,确保所有材料安全无毒,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要特别注意防止误食或受伤。
- 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但需在成人监督下进行实验操作。
-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规则,如不将水泼洒到同伴或自己身上。
- 鼓励孩子们用多种感官(看、听、摸)参与学习过程,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记忆。
通过本次“探索自然界的奇妙——水的世界”科学教案,不仅让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了关于水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了他们初步的环保意识,教育从生活出发,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为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爱心的未来小公民。